北京冬奥中国第一枚金牌的秘密:航天风洞立下奇功
2月5日晚,中国短道速滑混合队以2分37秒348秒的成绩获得北京冬奥会中国队首枚金牌。
但你知道吗?在短道速滑等项目的训练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十一研究所设计建造的运动风洞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姿势的细微变化会影响速度。在短道速滑等项目中,只有采取少空气阻力的姿态,才能获得更快的速度。
相关数据显示,如果空气阻力降低10%,运动员的表现可能会提高1%!
这类似于火箭、导弹和其他飞机的气动布局设计原则。
说到风洞,每个人都应该熟悉它们。它们以前主要用于飞机设计,但近年来在运动训练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首个综合运动训练风洞(示意图)
2020年10月25日,中国首个综合性运动训练风洞在中车第27届国家冰雪运动训练基地正式开通,集运动员训练、设备测试和环境模拟于一体。
风洞流场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可以实现运动员科学、准确、个性化、高效的训练和体育科研。目前,该中心已为20多个国家队提供冰、雪、汽车雪橇等冬季运动项目以及田径、游泳、自行车、划船等夏季运动项目的测试和训练服务,并帮助奥运会等国际赛事的许多项目获得金牌和银牌。
短道速滑队在风洞中进行测试时,队员们将站在一个特殊的位置六分量传感器事实上,风洞产生的风将以相当于运动员运动速度的风速迎面吹来。此时,在不同的动作姿势下,阻力的细微变化可以通过六个组件传感器来测量。
当运动员轻微弯腰或改变姿势时,可通过传感器测量阻力的变化,并将变化数据显示在电子屏幕上。
这样,运动员和教练就可以知道哪些动作可以减少风阻。
在以最小风阻锁定动作和姿势后,团队成员可以通过长期往复训练形成肌肉记忆。
© 本文系原创,著作权归:芦虎导航官网。如需转载,请署名并注明出处:https://www.luhu.co/article/000000000013955.shtml